灵丹疼康王怎么没什么气味: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的极确
发布时间:2023-01-02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从1927年秋收起义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22年戎马倥偬,其间,毛泽东写下二十余首以革命战争、军事战斗为题材的诗词,或是描绘征战场面,或是抒发战争感怀,生动地记录了22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真切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创造崭新历史的光辉伟业。军旅诗词,无疑成为毛泽东诗词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9周年纪念日,我们精选部分他的军旅诗词,重温峥嵘岁月、缅怀一代伟人!
秋收起义
《西江月·秋收起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以失败告终。
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八七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油画《秋收起义》
会后,毛泽东连夜赶回湖南,组织湖南的武装暴动。9月,毛泽东指挥起义大军向平江、浏阳一带挺进。豪情满怀写下《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的第一首军旅词。语言朴实、直白,遣词造句铿锵有力,词中指明秋收起义的灵丹疼康王厂家批发内在原因及动力,表达了工农革命军行动迅速和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在叙事中兼带抒情和言志,彰显出秋收起义的力量和它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充分显示了起义的正义性,有力地鼓舞了广大工农群众,又突出了他们参加起义的积极性。
△毛泽东手书《西江月·秋收起义》
黄洋界保卫战
《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暴动农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1928年7月,湘赣敌军“会剿”井冈山。当时,湖南省委错误决定位于井冈山的红军主力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向湘南冒进,结果遭致“八月失败”。改编后的二十八团退往桂东,毛泽东听闻这一消息,亲自带领三十一团第三营前去迎接大部队。
此时的井冈山只有第一营留守。敌军乘虚直攻井冈山,纠集4个团对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但井冈山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油画《黄洋界保卫战》
9月上旬,毛泽东回到井冈山,了解黄洋界保卫战战况后,欣然写下《西江月·井冈山》一词,用“我自岿然不动”这般磅礴大气的词句,从容不迫地记录下这场智勇无双的战斗。?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首词用描写和叙述相结合的写法,既反映出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又生动刻画出井冈山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临危不惧、从容应敌的精神风貌,表达出毛泽东相信工农红军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的强大信心。
△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
灵丹疼康王 深圳药房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1931年4月,蒋介石不甘心第一次“围剿”的失败,立即调集2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毛泽东为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行动作了精心的设计和部署,亲自指挥中央红军,再次打败了国民党军,并乘胜占领了广昌、建宁。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1931年6月,毛泽东带兵进驻建宁县城,曾经种种,历历在目,在建宁城西门外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一词。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这首词气势雄伟,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先写第二次反“围剿”战役将近结束时的白云山战斗,然后追叙战役的整个过程。采用对比的方法,生动地刻画出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气势。同时,辛辣地讽刺了敌人的软弱无能和狼狈不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白云山战斗指挥部旧址?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会昌战事
《清平乐·会昌》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动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大“围剿”。当时,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共临时中央推行“左”倾错误路线,否定了历次反“围剿”积累的战斗经验,执行一系列的错误战术,导致红军一败再败,中央苏区北线战场和东线战场先后失守,西线战场和南线形势不容乐观。
此时的毛泽东被郑州康为先灵丹疼康王排挤到了会昌。在会昌,毛泽东结合实际情况,指导红二十二师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法迟滞了敌人的进攻,使南线战场局势稳定下来。1934年夏,毛泽东在会昌文武坝期间,一大早登上会昌山,极目远眺,满目葱茏,他联想到当前的形势,顿生感慨,即兴吟诵出《清平乐·会昌》一词。
△毛泽东手书《清平乐·会昌》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整首词结构紧密,用词浅近而又寓意深远。毛泽东把深沉的情感蕴藏在景色描绘之中,看似字字写景,实际上却是句句抒情。“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更是反映出毛泽东在困境和复杂局面下,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事业一定会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心。
△中国画《战士指看南粤》
娄山关战斗
《忆秦娥·娄山关》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踏上长征之路。长征经过遵义时,在娄山关与敌军激战了两次。1935年1月,为了保证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红军第一次攻克娄山关关口。1月15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 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油画《遵义会议》
会后,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决定折回遵义,再次跨越娄山关。经过顽强争夺,红军第二次夺取娄山关,并乘胜追击,一举攻占遵义。娄山关战斗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中最重大的战略转折。在第二次娄山关战斗胜利后,毛泽东提笔写下了慷慨悲烈、雄浑壮阔的《忆秦娥·娄山关》一词。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这首词描写了红军翻越娄山关的情景,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雄奇悲壮,气势如虹。虽然没有正面直接的描写娄山关战斗中激战的场面,但却把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整首词悲壮苍凉,凄清中衬托出红军战士的英勇豪迈,更显现出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
突破腊子口天险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8月,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
腊子口战役,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此次战役的胜利,使红军摆脱了被敌人四面合围的危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为红军顺利进入陕甘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油画《突破腊子口》
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抒发了红军翻越六盘高峰,摆脱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喜悦心情,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手书《清平乐·六盘山》
长征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尽千辛万苦,击溃了国民党军队多次围追堵截,跋山涉水,翻雪山、过草地,跨越11省,征途两万五千里,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汇合。
△油画《翻越夹金山》
在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回顾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时,挥毫写下《七律·长征》一诗。用一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淋漓尽致地刻画出长征时的艰难与险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集中表现了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同时生动地描写了长征中壮阔艰险的场面。它是一首不朽的革命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典范。
△油画《三大主力会师》
渡江战役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在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之后,蒋介石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同意和中国共产党举行和谈,后来又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执意顽抗到底。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出命令: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油画《百万雄师下江南》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占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毛泽东在听到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以后,激动不已,提笔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气势恢宏,语句优美,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的信心和决心,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角,也是对即将胜利的解放事业的礼赞。
△油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上一篇: 绝经了能否正常同房,取决于女性对性生活的需求和是否采取了相应
下一篇: 灵丹疼康王有用吗:手指脚趾多揉揉,失眠头痛不用愁